头开始指向他最为忌惮的燕王朱棣。燕王朱棣为保命装疯卖傻,却仍未躲过向他砍来的屠刀。于是,朱棣以“清君侧,靖内难”的名义起兵造反,发动了靖难之役。经过四年的战争,朱棣最终击败了建文帝,占领京师,建文帝在皇宫大火中下落不明。朱棣即位,即明太宗,年号永乐。
看到这里,朱元璋大为震惊:“标儿,咱的标儿呢?怎么会是朱允炆那个小崽子登基?”
想到一个可能,瞬间眼睛就红了,伸手抓过身旁朱标的手:“标儿没了,那雄英呢?”想到什么,他呜的一声哭了出来。
陷入震惊中的朱标回过神来,将老父亲搂在怀里,安慰道:“爹啊,别哭,儿在呢,现在还什么都没发生呢。”
“呜!咱的标儿,快快叫太医给你瞧瞧,怎么能就英年早逝了呢?你这不孝子,竟然让老头子白发人送黑发人。”朱元璋用袖子抹抹眼泪,赶紧叫人去找太医。
永乐大帝登基后,加强中央集权,完善政治制度,建立监察体系,推进法治建设。同时还提出“斯民小康”的致治纲领,重视农业生产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百姓从事农耕。颁布诏书,宣布将与民休息,减轻百姓的负担,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他还兴修水利,发展手工业,编纂古今百科全书《永乐大典》。派郑和下西洋,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,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,也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。
“爹,你看,老四干的还不错。”朱标找到机会就为自家弟弟说好话。
“哼!”朱元璋傲娇的不理人。
他五次亲征漠北,收复安南,扩大明朝版图。迁都北京,立下“我朝国势之尊,超迈前古,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,无汉之和亲,无唐之结盟,无宋之纳岁薄币,亦无兄弟敌国之礼”的豪言。大明一朝,从生到亡,也坚守着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”的骨气。
“好一个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好,这就应该是咱的大明。”朱元璋自豪的挺了挺胸膛。
站在一旁的朱标看着自己老爹这傲娇的样子,也不由得笑了,眼中都是欣慰。
永乐大帝朱棣,一生勤勤恳恳,不敢有半分懈怠,创造了一个“刚明”,这正是后世人给明朝的定义。朱棣也是华夏唯一一个,封狼居胥的皇帝。永乐大帝朱棣,华夏十大千古帝王之一,实至名归。
“好好好,不愧是咱老朱的儿子,就应该这样,刚明,刚明呀!哈哈哈!”朱元璋掐着腰,仰天大笑。
早就进宫的朱棣,一直躲躲藏藏的,躲在兄弟们的身后。这时见老爹高兴,才敢鬼鬼祟祟的蹭到朱标身边。
自从第一次天幕开启直播,朱元璋就把在封地的儿子们全都叫回来。这次,朱棣原本在自己的燕王府,跟亲亲媳妇一边喝茶吃点心,一边观看天幕。当看到永乐大帝时,他惊得杯子都掉了,心中暗道不好,果然下一刻宫里就来人传他入宫。他磨磨蹭蹭地往宫里赶,直到开始介绍他的功绩时,他才松了口气。还好还好,不是自己先挑的事儿,老爹应该会打轻点儿吧?看到最后天幕在夸他,脸上都是自得,对对对,天幕你多夸夸,让老头子不要打我了。
朱元璋一转头,就看到朱标身边跟做贼似的朱棣,眼睛一瞪,脱下鞋子就开始追朱棣:“朱老四,你别跑,你给咱站住。”
“老爹,不关我事,不关我事啊!明明是你孙子要杀我,我反抗一下怎么了?我就反抗了一下,就一不小心登基了,这能是我的错吗?你咋不打朱允炆那个六亲不认的小崽子去?”朱棣边满院子跑边不停叫嚣。
其他几个兄弟见了也跑上去,看似在抓朱棣,实则在阻挡朱元璋。一开始看到朱老四当上皇帝,他们还有些不满来着,但看到朱允炆那个小崽子干的事儿,兄弟几个就同仇敌忾,都夸朱棣干的好。
朱元璋听着他的话,顿时又好气又好笑,骂道:“瞧瞧,这说的是人话吗?咱叫你就反抗了一下,咱叫你一不小心就登基了,你个小王八羔子,在那嘲讽谁呢?”这不是在嘲讽他老子眼神不好使,竟然传位给朱允炆那个小崽子吗?
这时,才八岁的湘王朱柏哇哇哭着跑过来,一把抱住朱元璋的腰,哭道:“爹啊,老爹啊!你儿子我死的好惨呐!大侄子他要逼死我呀!”
朱元璋被小儿子这么一哭,心里也涌出无限的慈爱来,也顾不得追朱棣了,抱着小儿子开始哄。
片刻后,他沉着一张脸,对朱标说:“朱允炆那个小崽子你给处理了,吕氏也别留了。”
朱标抿了抿唇,点头道:“爹,您放心,以后我们老朱家没有朱允炆这号人,至于吕氏,就让她病逝吧。”
这时的朱允炆才不到两岁,还没记事,亲儿子,他不能杀,但是可以把他从族谱中剔除,送到民间给没有子嗣的农户养。对外就称吕氏因天幕揭露的朱允文所做所为,没脸见朱元璋与诸位王爷,就带着儿子跳湖自尽了。
这时,在太子东宫的吕氏怀中紧紧抱着儿子,一脸怨恨的盯着天幕,但不管她如何,她的结局都不会改变。
第18章 永乐大帝,朱棣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